文/刘会
“解剖麻雀”是一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,具体是指通过深入研究具体典型案例,从中找出事物的规律。毛泽东同志提倡用“解剖麻雀”的方法来研究问题,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想要摸清楚、研究透事物内部各要素(各器官)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与整体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,就必须抽丝剥茧、层层深入,将平时看不到的血管、内脏、骨骼等麻雀身体的各部分逐一进行拆解,在此基础找循、探索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普遍规律。
“解剖麻雀”源于1955年12月,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除四害,消灭老鼠、麻雀、苍蝇、蚊子时,很多鸟类学者认为麻雀是益鸟,不该消灭,便深入野外、走遍数省,解剖了上万只麻雀,最终证实了在麻雀的食谱中,人工种植的谷物仅占不到50%的比重,并向中央提交了一份附有大量科学依据和分析的报告。1960年3月16日,毛泽东在起草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》中明确提出:麻雀不要打了,代之以臭虫。并把这种“解剖麻雀”的方法引用为解剖典型、指导一般的科学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,至此,科学家们不屈不挠地为麻雀“平反”的目的达到了。
“解剖麻雀”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,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,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,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,直击问题本身,对症下药,达成目标。
“算法思想”的底层逻辑是“人是非理性的”,因此遇到问题,切不可感性为之,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,应将问题视为“麻雀”进行解剖,抽丝剥茧,掰开揉碎,理清产生问题的前因后果、发展脉络,发掘问题深层次的原因,找出事务的规律,切不可尚未看清“庐山真面目”就盲目下结论,瞎指挥。
一个人四肢乏力、全身无力,表现出发烧、咳嗽等症状,怎么办?
习惯性做法: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吃退烧药、咳嗽药。
问题1:能治好吗?
答案:可能会退烧、咳嗽会减轻,但是四肢乏力、全身无力得不到解决。
原因:治疗的只是退烧、咳嗽的症状,引起退烧、咳嗽的病毒依然存在,暂时缓解的发烧和咳嗽,可能会出现反复,并且可能会加重,同时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。
问题2:如何做?
答案:“解剖麻雀”。找出发烧、咳嗽的根源是什么?是病毒,是何种病毒?
诊断出病因后,才能确定治疗发烧、咳嗽的最佳方案,药到病除,不发烧、咳嗽的同时,四肢乏力、全身无力有得到彻底根除。
“解剖麻雀”是一种领导躬身入局,深入工作,落实“管事”思想的方法论。领导绝不能停留于嘴上的安排、部署和指挥,没有算法的“解剖”会“剖死”麻雀;没有目标的“解剖”会将麻雀剖的千疮百孔,却不了了之。因此,领导必须是“解剖麻雀”的“主刀手”,从哪里开始剖,怎么剖,剖到什么程度,必须全程把控,带着员工一起剖,有着力点地“练兵”和“打仗”。而不是“坐而论道”,更不能当“甩手掌柜”,“解剖麻雀”的过程应摒弃一切“自由主义”。
“解剖麻雀”是对一般规律和底层逻辑的检验,是一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并在此过程中丰富、完善、检验一般规律的方法论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“解剖麻雀”不能仅借鉴书,也不能走马观花,更不能靠道听途说,而要“下马观花”,要破除旧思维、旧习惯,实事求是地进行解剖,切不可以应付的心理“解剖麻雀”。
“解剖麻雀”的过程务必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,求真务实,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,坚持有一说一、有二说二,力戒形式主义,坚决反对浅尝辄止、以偏概全,草率地下结论、做判断。须注重成果落地应用,否则就会偏离本质,流于形式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,树立求真务实作风,具有追求真理,修正错误的勇气。
“解剖麻雀”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,必须在学中干、干中学,在“解剖麻雀”的过程中,会因领悟不了“解剖麻雀”的实际内涵,掌握不了“解剖麻雀”的工作方法等问题,导致结果与目标大相径庭,因此事后复盘就显得尤为重要。“事后复盘”也是一种解剖,是一种更精准的解剖。复盘是将解剖回归到事情最初的目的和意义,对照目标,直面问题,深入细致的解剖麻雀,高度重视暴露出的问题,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调整和规避,因此“解剖麻雀”也是“改习惯行规范,变规范为习惯”的过程。
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各级领导必须要树立“解剖麻雀”的思想习惯和工作意识。面对“麻雀”,第一反应是“剖”,剖根溯源,寻方觅药,然后才是“治”,“治”是水到渠成的一种顺其自然;面对“麻雀”,不畏难,不退缩,以“板凳一坐十年冷”的定力和毅力,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决心和信心,有力推进“解剖麻雀”的管理精神在公司范围内蔚然成风。
微信扫一扫